IMX135到IMX398,索尼IMX CMOS产品大盘点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sony imx系列 IMX135到IMX398,索尼IMX CMOS产品大盘点

IMX135到IMX398,索尼IMX CMOS产品大盘点

2023-02-25 09:00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 

如果简单梳理一下索尼 IMX CMOS 的发展轨迹我们会发现:在 2013 至 2014 年上半年手机行业使用的索尼 IMX 系列 CMOS 还是以 IMX135 和 IMX179 为主,前者的代表机型有 LG G3、三星 Note 3 等等,而 IMX179 的代表机型则有 Nexus 5 和华为 P7(前置)等。从 2014 年夏天开始,以 IMX214 为代表的 2 系 CMOS 开始现身并在 2015 年成为市场主流。

索尼 2 系 Exmor RS CMOS 的收尾产品——IMX286

   

名义上,2015 年 11 月发布的 IMX298(华为 Mate 8 等搭载)表示着索尼 2 系 CMOS 的时代终结。但其实,最后一款发布的 2 系 CMOS 其实是 2016 年 4 月应用在华为 P9 上面的 IMX286。而从 2016 年 2 月的 IMX318 开始,索尼 Exmor RS CMOS 才算是真正开启了 3 系的时代。

   

那么在正文开始前,我先将现在市面上相对主流的索尼 IMX 3 系 CMOS 制作成一个列表,将各自的参数规格、特色功能和代表机型列出,随后选取里面的一些代表性产品加以介绍。

索尼 3 系 Exmor RS CMOS 参数对比

   

查各种资料加上****,弄出这一个表格花了我差不多一个小时……通过这么一张表格,有几点显著的特征想跟大家聊聊:

   

1. 型号数字与产品层级无关。虽然总体来说 IMX CMOS 的型号与产品发布时间有一定的关联但并非绝对,也有数字大发得早和数字小发得晚的。另外型号数字与产品定位无关,并不是说型号数字大就一定比数字小的配置更高,这个一定要加以留意。

   

2. 相位对焦已经普及。可以看到目前 IMX 3 系的全部 10 款 CMOS 当中,几乎全部实现了 PDAF 也就是相位对焦。表格里有的没有写出来是因为有更显著的功能点,所以大家可能也发现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手机发布会上面 PDAF 这个词儿露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。为什么?不是因为不支持了,正是因为大家几乎都支持,反而看起来不像是一个主流卖点的缘故。

RGBW 架构的原理图(图片来源 gsmarena)

  

 

3.RGBW 架构销声匿迹。在 2 系 CMOS 的年代,华为 P8 上使用的 IMX278 和华为 Mate 8 上面使用的 IMX298 都是在拜耳阵列基础上改造的 RGBW 架构。这种架构的本意是让更多的外界光线能够入射在 CMOS 上以提高进光量,但在实际拍摄中却造成了绿色被摄物的色彩表现力明显降低。所以在 IMX 3 系 CMOS 当中,这种 RGBW 结构没有再出现。

   

这 10 款 CMOS 如果都详细介绍并不现实,一是有些 CMOS 实属冷门,二是工作量也太大。所以下面挑选里面的一些相对热门的产品介绍一下,首先是去年 2 月发布、5 月由华硕首发的索尼 IMX318。

   

去年 3 月我写的索尼 IMX318 深度解析当中开篇就预测“下一款 Exmor RS 明星产品已经诞生,并很可能在今年(2016)下半年横扫旗舰智能机市场”.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基本算准确,自华硕首发了这款 CMOS 后,努比亚 mini S 和小米 Note 2 也都将这款 CMOS 纳入怀抱——虽然 IMX318 并不是一个靠高画质打市场的型号。

   

相位+反差复合自动对焦并非索尼独有和首创,之前 vivo 和 OPPO 都有产品使用了这种技术以提高对焦速度。不过 IMX318 却是首个将混合对焦技术融入 DSP(信号处理器)中的感光元件。得益于索尼应用于微单™上的高速自动对焦技术,IMX318 号称可以实现最快 0.03 秒的极速对焦,且 60fps 下可实现最快 0.017 秒的对焦速度。这样无论是静态图像拍摄还是视频录制,IMX318 都能实现快速对焦,面对高速移动的物体也能游刃有余。

   

提到三轴防抖,目前市面上具备这一功能的手机也有一些,且均为 OIS 光学防抖。IMX318 将图像稳定功能(IS)置于 DSP(信号处理器)内,三轴陀螺传感器对于小幅度晃动能够进行补偿修正,这种做法除了更加节省电量消耗外,也更能适应智能手机轻薄化的需求。

   

小米 5s 和谷歌 Pixel 上面使用的索尼 IMX378 要着重说一说,因为它显然是一款直奔高画质而去的感光元件。小米之所以在小米 5s 的文案上打出“暗夜之眼”的字样,靠的就是大 CMOS 面积+大像素尺寸的组合。

   

通常来说衡量一款感光元件的表现先看面积再看单位像素,面积直接决定画质输出,单位像素与进光量密切相关。所以综合前文表格里的 10 款 CMOS 来看,单就规格而言显然小米 5s 和谷歌 Pixel 使用的 IMX378 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。而随手一搜,不论知乎等知识社区还是贴吧这样的论坛对这款 CMOS 大多也是赞誉有加,网友和消费者的眼睛果然雪亮。

小米官网对小米 5s 相机的介绍(图片来源小米官网)

   

1/2.3 英寸的感光元件尺寸等同于绝大多数卡片相机的水准,而 1.55μm 的单位像素似乎在近几年里也只逊于 HTC 的 UltraPixel。其实看一下表格,1/2.3 英寸的 CMOS 不止 IMX378 一款,可它们为什么像素尺寸这么小呢?因为整体的像素数太高,所以这也算是侧面印证了高像素不等于高画质的论断。

   

去年的魅族 MX6 发布会上白永祥用了不少篇幅介绍魅族向索尼定制的 IMX386。其实,IMX386 和上一代的 IMX286 可以看作同门师兄弟,它们的基本参数完全一致(有效像素为 1200 万,单位像素尺寸 1.25μm,CMOS 面积 1/2.9 英寸),区别仅仅在于 IMX386 并不是 RGB/Monochrome(彩色+黑白双摄)架构,这正好跟魅族 MX6 后置只有一枚摄像头是契合的。

魅族 MX6 向索尼定制了 IMX386

   

另一款去年炒得很火的 CMOS 就是 OPPO 向索尼定制的 IMX398,且截至 2017 年 3 月 1 号,OPPO R9s 仍然保留对索尼 IMX398 的全球独占权。说起这款 CMOS,去年 OPPO 曾经非常大方地把 IMX398 做成发布会邀请函送给每一家受邀的媒体。

OPPO R9s 以索尼 IMX398 作为邀请函

   

IMX398 同样不是玩超高画质的,1/2.8 英寸和 1.12μm 的单位像素只能说是中规中矩,但当 IMX398 从裤兜里掏出了双核对焦的时候全行业都震惊了。要知道早年间这项技术只在诸如佳能 EOS 70D 的专业单反相机上才能看到。它在每个像素中都配置了 2 个光电二极管,兼顾图像感应器相差检测自动对焦和图像捕捉两种功能。可以实现高速对焦和优异的视频追焦性能。

定制生产的索尼 IMX398 采用了非全像素的双核对焦

   

与三星 S7/S7 edge 使用全像素双核对焦不同,OPPO R9s 的索尼 IMX398 并非全像素的双核对焦。根据 OPPO 的官方宣传,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在对焦快的基础上保证高画质输出。有人问了它和全像素双核对焦谁好?我没有亲自比过也不好妄下定论,只能说两种双核对焦方式即使存在速度差异,那点差距人眼也绝对感觉不出来。

   

大家可能注意到了为什么表格的最后加了一个 4 系的 CMOS?嗯,你可以把它当成是索尼 Exmor RS CMOS 4 系的开篇。这款 CMOS 从发布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月,非常新,而在前几天的 MWC 2017 上,已经有索尼 Xperia XZs 和 XZ Premium 抢先用上了它。

 

索尼 XZ Premium 使用了 IMX400 CMOS(图片来源 gsmarena)

   

从参数看这款 CMOS 显然对画质是有考量的,采用了和 IMX378 一样的 1/2.3 英寸面积,只是因为像素高所以像素尺寸比较小。可是如果只看这点数据的话 IMX400 会伤心欲绝的,因为它直接在 CMOS 架构上进行了系统性改造。

以往的堆栈式 CMOS(左)与加入 DRAM 层的三层堆栈式 CMOS(图片来源索尼日本)

   

IMX400 在像素层和电路层之间新加入了 DRAM 层(动态随机存储单元),这一部分在整个 CMOS 模组当中充当缓存角色,用于存储像素层获取到的图像信息,因此大幅提升了传感器处理数据的速度。根据索尼方面的数据,新 CMOS 可以在 1/120 秒内读取 1930 万像素的图片,这个速度比我前面提到的 IMX318 要快上 4 倍。

   

另外,同样受益于 DRAM 缓存层的加入,最高 1/120 秒逐行扫描的能力让拍摄运动物体时常发生的果冻效应大幅减轻。另外就是在 MWC 2017 上展示过的 960pfs 超慢速视频黑科技,我们知道现在一些手机拍摄出的 240fps 慢速视频已经能记录下针扎气球、水滴溅落的瞬间。然而这些效果在 IMX400 面前都是战五渣,毕竟最高 1080p 分辨率的 960fps 超慢速视频效果真心不是吹的。所有细微动作无缝连接,回放过程可以做到不遗漏任何重要瞬间。

   

基本上目前主流的索尼 Exmor RS CMOS 型号就给大家梳理到这了,与两年前的文章不同,我已经不再为这些 CMOS 的成像水准排序。原因很简单,一张照片最终的表现虽然与 CMOS 有很大关系但并不是唯一要素,iPhone 就是一个鲜活的实例。所以,表格里的各项参数都是硬性的,而对终端用户来说,能拍出什么水准的照片来,参数只是参考并非决定性要素。

   

最后打个小广告,如果你对手机摄影方面有什么想了解的,欢迎在下面的留言区发表看法,我会挑选大家关心的问题在未来的日子里一一解答。如果不嫌弃的话,求为这篇文章点个赞,不胜感激。

更多最新行业资讯,欢迎点击与非网《今日大事要闻》!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